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聚氨酯(PU)革产品的企业,非浙江禾欣实业莫属,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实现基布-树脂-色粉(色浆)-表面处理剂-合成革产业链联动。禾欣实业已成为国内顶级规模的PU合成革先进制造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是PU革行业的龙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近几年来,先后开发国家级新产品5个,省级新产品27个(其中17项填补国内空白),3项国家级火炬计划,3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创新基金项目,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的申请数2项。近三年企业出售的收益增长44%,其中新产品占50%以上。尤其在国内聚氨酯(PU)革行业的综合治理中,禾欣率先在国内进行技术开发。未解决DMF回收效率和质量,禾欣在PU革生产中进行技术创新:引进国外干法废气回收关键技术和部分设备,创新设计,自行制造国际先进的干法回收装置;结合干法生产线的特点,消化、吸收国外关键技术,自行设计、试制独特的结构、工艺、连锁保护的干法回收系统;淘汰了原意大利进口的全套设备,应用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填补了国内PU革生产中DMF废气治理和废水治理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空白,推动了PU革行业的发展。
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的发展的策略,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体系、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迅速对全省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工业企业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也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基础。不断的提高我省企业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这是我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迫切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省总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十五”的努力,我省经济取得了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跃居全国前列,工业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省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突出,低技术上的含金量、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比重仍然较高,工业的整体竞争力还不是很强。这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增强企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依托,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构筑新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省经贸委把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作为提升企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和引导,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和社会各方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全省已建有1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735家市级中心。为进一步深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2005年省经贸委出台了《关于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经贸系统,一定要认真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把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的历史任务,继续营造有利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开创我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新局面。广大企业要把技术创新作为加快自身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探索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持续不断的增加创新投入,努力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要瞄准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前沿,确立目标,明确任务,加强产学研联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产品,慢慢地加强竞争力。
在中国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行业打拼了20年的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可谓业绩显赫,公司不仅成为了中石化、中石油的战略合作伙伴,其生产的石油、化工泵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均超过了70%,新产品不断研发,科学技术实力慢慢地加强,可以说,自主创新已成为佳力科技生存、发展的永恒话题,更是公司长期制胜的“法宝”。
从泥浆泵的一项专利技术起家,到目前拥有石油、化工泵、防爆叉车等产品中的4项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外观设计专利的过程中,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执著于技术创新,也更多地尝到了技术创新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的好处。如今,公司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浙江省技术进步优秀企业。
早在2003年佳力科技就在世界机械制造的王国——德国鲁尔工业区建立了“佳力德国研发技术中心”,成为国内民企成立跨国技术研发机构的首创者。佳力科技通过这一个平台把国内的生产实践与国外的先进的技术有效对接,加速了新产品的研发步伐,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成套设备、干湿分离阀两个项目已获得成功,并参股了两家德国公司,获得了防爆电动及普通电动叉车和节能环芯变压器生产的核心技术。
同时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了GY系列油泵,使企业郑重进入了石化工业泵制造领域。
在省会杭州建立市级技术中心,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对每个不同的项目进行多层次考核,以进一步激发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科学技术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近年来,佳力科技先后与国内著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10多个获国家专利的国家级新产品,成为同行业的领跑者,也为国内石化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建构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提升公司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成为迫切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浙江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体制优势,形成了以轻纺、机电、化工和医药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一大批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市场前列。1979~2005年间,全部工业年均增长17%,增幅居全国第2位。2005年全年工业增加值达6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全年实现产品营销售卖收入2170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同时,以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作为突破口的一些条件和比较优势开始形成,大多数表现在大规模的制造能力、配套产业能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大幅度的提升、人才队伍得到贮备、产学研联合、国内外合作的创新机制日趋完善。
浙江省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等举措,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教育资源、人才拥有量都相对不足的省份,一跃成为专利和创新大省,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区域创新体系。目前,规模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以企业为主体的三级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已形成,2005年末,我省已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近千家,其中国家技术中心16家,省级技术中心302家;企业研究与发展(R&D)经费从1990年的0.5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44亿元,实际增长了277倍;通过产学研合作,培育了一大批颇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又促进了我省区域块状特色经济的发展。
2004年至2005年,省政府及省经贸委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杭州海关印发了《浙江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首次联合开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这些政策推动了企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体系调整中的作用进一步得到显现。
思路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立法。通过立法,保障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和成果,规范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和政策等。
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制定完善的政府采购政策,优先采购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装备。建立高强度的政府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科学规范地带领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的中小型企业,将享受省重点技改方面的政策。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发起制定国家标准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